夏隆距離巴黎只有二個多小時的TGV行程

小城平常的常住人口不到二十萬

七月中的五天「夏隆街頭藝術節」

卻能吸引全歐超過三百個街頭劇場來這兒

跟三十八萬顆享受生命享受劇場的靈魂同歡

在法國「亞維儂藝術節」,跟英國「愛丁堡藝術節」之外

歐洲藝術節的第三個關鍵字,也許可以填上「夏隆街頭藝術節」

 

六月的歐洲,不管是學生或上班族,都已經開始無心上學或工作。不到七月,他們更是紛紛走向城市之外去渡假。有人希望在假期中尋求靜謐,有人希望在那兒感受到活力。

過去,歐陸的旅人經常趁夏日假期,去親近名勝古跡。現在,越來越多人知道,夏天的歐洲,更是看戲參加藝術節的好機會。七月底的法國「亞維儂藝術節」,跟八月初的英國「愛丁堡藝術節」,每年總會吸引接近百萬人次的觀光客,參與這二個擁有六十年歷史的全球表演藝術盛會。

雖說偉大的作品,即便有語言隔閡也能引人入勝。但是,每出戲的臺詞都聽不懂,真的很難不讓人心生挫折。過去,我們都知道欣賞馬戲團,或者像加拿大「太陽劇團」,那種沒有動物登臺表演的「新馬戲」演出,觀眾不會受到語言不通的困擾。最近幾年,運用極少或甚至完全擯除語言的街頭劇場,則在歐陸受到越來越多的矚目。

今年夏天,我因為參與「國家文藝基金會」與「法國在台協會」,主辦的「台法交流參訪」專案計畫,得到機會前往法國考察街頭藝術的發展。七月十六到二十日舉辦的「第二十二屆夏隆街頭藝術節」,讓原本長住人口不到二十萬人的小鎮,湧入超過十八萬人次的觀光客。身為那十八萬分之一過客的我,親身體會到街頭藝術的詩意與魅力。

在那充滿活力與驚喜的五天中,夏隆從早上十點到深夜十二點過後,在走路可達的市中心各角落,街頭處處是劇場,駐足觀賞的每個人,也都被融入表演的風景當中。




街頭劇場:沒有牆的劇場演出

  什麼是「街頭劇場」?

英國人用類似百科全書的說法,將之形容為:「在戶外為觀眾呈現舞蹈、戲劇、音樂、雜技,或將不同類型演出熔為一爐的劇場。它可以發生在街頭或廣場,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群體演出,可能是流動的劇場事件,也有可能是視覺的裝置呈現」。

法國人的說法最瀟灑,他們只用一句話來定義:所謂的街頭劇場,就是沒有牆的劇場演出。

為我介紹夏隆藝術節,跟法國街頭劇場種種的芙涵˙賈帛小姐( Floriane Gaber),剛完成歐盟委託的「歐洲街頭劇場」研究案。她說,街頭劇場有三個基本特質:這是一種為發生在特殊開放空間而設計的演出,表演者會跟現場觀眾產生有機的互動;轉換空間之後,表演者會重新為新的空間跟觀眾調整演出。

街頭劇場跟露天劇場的演出,有根本性的不同。因為,後者其實是把演出放在室外舞臺演出,不像前者必須非常注意跟觀眾的互動。同時,街頭劇場還得針對空間去設計舞臺裝置、道具和動作。另外,街頭劇場在表演內容完整度上面,又比我們常見的街頭賣藝者有更多的講究。

過去一二十年來,歐陸許許多多的重要藝術節,都會邀請街頭劇場擔任開幕大秀的演出重任。這個道理非常容易理解,因為大型街頭劇場往往可以吸引到上萬,甚至是數萬名觀眾在現場,一起感受到劇場的活力。媒體對於處處驚喜的大型街頭劇場演出,總會主動的給予報導,這會讓觀眾更加注意這些藝術節。

去年跟前年,我也曾分別邀請歐洲二個大型街頭劇場,為我擔任藝術總監的「臺北藝術節」和「法國春天藝術節」,進行開幕特別演出。前者的演出,成了當晚臺灣各大電子媒體的焦點。後者的照片,更登上隔天「中國時報」的頭版頭條。然而,除了大陣仗演出之外,街頭劇場更有相當細膩的表演。

不管是大型天團,抑或是個人獨腳呈現,都可以在夏天的夏隆發現她們的足跡。




為劇場發展帶來一股清新的力量

歐洲街頭劇場的濫觴,奠基於一九六○年代末期的學生運動。當時,許多政治或社會運動,就發生在街頭。不管是宣揚理念,或作為辯詰論證的基礎,街頭演出不僅是絕佳的軟性呈現方式。學生、工人、藝術家們,創意呈現的內容或形式,更為劇場發展帶來一股清新的力量。

法國文化部就成立于那段社會能量風起雲湧的年代,首任部長賈克˙朗為文化事務的發展,訂定下「去中心化」與「去組織化」的發展原則。前者希冀國家各文化機構,可以多走向巴黎和里昂之類的大城市以外。後者則希望藉由現有組織或團隊為基礎,成立相關文化機構,而不是透過中央力量去無中生有新的「文化中心」。

全法後來陸續創設的十個「國立街頭藝術中心」,大抵也是依照這二個原則去成立。但是,抗爭發聲已不是創作原則的唯一選項。藝術家們更多時候是在思考,如何讓群眾在公共空間發現新的樂趣與創意。又因為創作與展現的地方就在公共空間,許多街頭藝術中心所選擇的空間也都很具巧思。有在歷史建物安營紮寨的,有的將廢棄工廠再利用,成立於一九九一年的夏隆國立街頭藝術中心,選擇的是廢棄的夏隆屠宰場!

藝術中心總監,同時也擔任街頭藝術節藝術總監的派特羅˙賈西亞(Pedro Gacia)表示:中心一年的預算約四百五十萬歐元(約四千五百萬人民幣)五天的街頭藝術節,要花掉超過一半的預算,但是中心另外也要進行委託創作,接受藝術家申請成為駐村藝術家,並舉辦各種街頭藝術演出和講座等活動。




讓人沉浸在美妙又驚豔的氛圍中

夏隆街頭藝術節,包括「正式邀請」(In)和「自行報名演出」(Off)二大類,總共有三百多團在五天當中演出。原本只有二十萬人的小城,可以吸引到近十八萬的觀光客湧入。這五天所創造的消費與延伸出來的工作機會,就能超過中心的年度預算。

賈西亞表示,成功的藝術節,特別是街頭藝術節,市民參與度是決定勝敗的關鍵。由於規劃與執行者大多是街頭劇場老手,邀請跟吸引的團隊水準整齊自然不在話下。同時,有經驗的街頭表演者,一定會注意跟在地居民保持良好互動。市民在藝術上跟經濟上都有正面收穫的情況下,每年總能開開心心帶著榮譽感,迎接大批觀光客的到來。

由於這個藝術節的成名僅發生在最近幾年,觀光客還沒像潮水般的湧進小城,藝術節期間的生活品質,還能保持著相當高度。每天走在夏隆的大街小巷,除了觀賞有意思的演出之外,總是還能坐在路邊咖啡座,邊啜飲咖啡或品嘗霜淇淋,來回味藝術的創意與悸動。很多時候,表演更是會冷不防悠悠地就發生在你身邊。

在夏隆的最後一夜,我和約莫四百名觀眾一起席地而坐,欣賞一位舞者的演出。場地中間有一座彎彎的拱橋型道具,舞者搭配音樂,時而攀爬或懸吊,有時則邀請觀眾加入演出。最後,彎橋倒置成了一艘船,舞者搖呀搖呀,突然縱身跳入觀眾人群裏,讓表演默默開始,也默默結束。整體演出,彷佛只是日常生活浪潮哩,稍縱即逝的泡沫而已。

我和所有還沉浸在美妙又驚豔氛圍中的觀眾,一起爆發出熱烈的掌聲。心中同時也暗自感謝劇場所帶給人的美好經驗:夏隆,絕對是亞維儂和愛丁堡之外,歐洲藝術節第三個應該被關注的關鍵字。

 

 

 

文章發表於

「中國《新劇本》雜誌」專爛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molude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